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

  项庄舞剑:“实名制”

  作者:傻子枫——尘埃落定

  看了最近“瞧瞧你”与王铮两位的争论,颇感有趣。从文章内容看来,王铮
醉翁之意的确不在“一稿两发”,而在向上进言。我个人看来,这种委婉而又公
开的谏言颇有新意,而且意义或效果比私下里进谏会有效得多,值得称赞和效法。

  “一稿两发”的责任归谁与己无关,不表。但王先生言语中有些话却让我不
舒服,且颇不以为然。王先生在每篇文章中均强烈要求“瞧瞧你”表明身份,似
乎不表明身份就没资格参与辩论。本人一直以“虚名”而非“实名”示于大众,
王先生无意中把本人也牵涉在内,故而本人不得不说上几句,为自己辩白。

  1)	表明身份对辩论的内容有关系么?换句话说,说话人的“实名”能够作
为论证内容的一个证据么?恐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没用的。现在好像已经不是
三国或隋唐演义以“来将报上名来”作为开场白的时代了。并非个个人都是关羽,
有沉甸甸的信誉。

  2)	“实名”的表露往往弊大于利,特别是在这种争辩中。中国人不但乐忠
于报恩,同样善于记仇。网络中的争辩就有可能发展为仇视,进而使真实生活中
的各方面,譬如文章的发表,课题的申请,等等,受影响,如果是同行的话,影
响就更显著了。当然,从王先生的气概上看来,王先生肯定不是这类人,可是,
也许大多数人是属于这类的,由于这种情况而成为亲密朋友的现象只有在小说中
才大量出现。而“虚名”却避免了这种不必要的纠葛。网络中“瞧瞧你”与“傻
子枫”也许互相恨一辈子,且到了逢对方帖必反之的地步,但在真实生活中我们
却各不相干,兴许还是朋友。

  3)	“虚名”还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。比如,前几天贴子中有朋友就
提到过,当我喜欢上谁谁而想在网络中发泄时,用“实名”可就不妙了;又比如,
当我想揭露自己身边的某些不法或不正当行为,又要保护自己不被打击报复时,
用“虚名”岂不更好。并非天下所有人都像王先生那样具有大无畏精神;

  4)	更重要的是,在谈严肃或稍微政治点的问题时,“实名”让自己有不安
全感。虽说,估摸着,在近几年内不会发生文字狱或文革时类似的现象,但难保
在本人有生之年(估摸着也该有个50 -60年吧)不发生。本人虽不大懂历史,但
也知道这类事情总是在反反复复的发生,服装还知道隔个几十年要复古呢。文革
时发生的事情文革前有谁会想到啊!特殊环境下,鸡毛蒜皮的小事或毫无政治性
的片言只语都会让你蹲几年牛棚呢,更别说批判某某制度了。就本篇文章来说,
如果用“实名”的话,本人是绝不敢公开的,要公开的话,首先得把第四条给删
了。自我保护意识还是需要的。不是我怕事,是看了中国的历史让我害怕。 

  最近这么多高校BBS发生惨变,“实名制”似乎势在必行,大家怎么念叨着
也都是回天乏术了,在此借钻王先生话语的牛角尖之机,以及项庄舞剑之术,只
为发出自己的一点不赞成“实名制”的微弱的声音,希望王先生见谅。

  其实,个人认为,当今高校BBS之所以能够如此被在校或已毕业大学生们青
睐,其中一个主要原因,就是它们的议政及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扬善功能。 

  如果有一天“新语丝”实行“实名制”的话,我将老老实实的去做我的科研,
任何事情都高高挂起。毕竟,谁谁弄虚作假,谁谁贪污腐化,谁谁做事不厚道,
某某制度有问题,关我鸟事,我去招谁惹谁吃饱了撑着。

  建议进行一次网络调查,看看对“实名制”持正反态度的比率是多少,从中
一定可以分析出很多有趣而严肃的结论来。

(XYS20050330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.3322.org)(xys.freedns.us)◇◇